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全集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王绩
(二二五年三月九日)
王绩,隋朝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王通之弟,唐朝知名文学家、诗人王勃之从祖。
他先是奋发读书,考上了孝悌廉洁科,当上了六合县丞。但他发现自己并不喜为官,因为此时是隋炀帝大业时期,官场黑暗,天下不安,于是果断辞官归隐。这是需要极大智慧和勇气的。因为在以官本位的时代,辞官归隐是被大多数人所不解的,辞官了自然没为官期间被亲友所高看和夸赞了。
归隐乡里后,他好酒好诗好琴,与志同道合的仲长子先相互往来。同时,他自耕自食,享受田园生活。农闲时分,撰《隋书》,在酒店里题壁作诗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田游岩
(二二五年三月十日)
田游岩,如其名,好游岩穴,游过太白山、箕山、嵩山等。不仅如此,母及妻子、儿女亦然,于是全家人一起同游山水20多年。
正因如此,其隐居之名甚大,加之之前是太学生,唐朝政府又重隐士之风,故唐高宗模仿汉高祖刘邦邀请商山四皓之法也邀请游岩出山。不仅高宗重视他,唐睿宗亦然。
但最后被还归山林,为何?与宰相裴炎有交往,炎因不满武则天临朝听政先被弹劾后被斩首,其自然受到牵连,于是被特放还山。这也好,塞翁失马,顺其性了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史德义
(二二五年三月十一日)
史德义,著名隐士。其特点有:
一、有才。博闻强记,精通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诗经》等,会弹琴。会诗会歌使他诗文甚美。
二、有德。节操坚定,谦和、孝友。正因如此,他从东都洛阳辞官后,公卿以下的官员都赋诗给他送别。
三、有名。隐居之前已以德才闻名了,隐居后众人宣扬其名。
四、不慕富贵。他隐居不是“以退为进”,不是用隐居之名钓入仕之鱼,是天性使然,志尚虚玄。如,唐高宗听到他的大名后,将他征赴洛阳,他之后还是借病辞官归隐了。
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,他不足的是没识别酷吏周兴的本性和目的。兴向武则天推荐他为官,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,而他以为是当初高宗让他出山之意。结果,兴被伏诛之后,自己也受到牵连,导致声誉不如从前,这也引发他再次归隐了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王友贞
(二二五年三月十二日)
王友贞,有五有:
一、有孝。母曾病重,无药可救,唯吃人肉方可。他割自己的大腿之肉给母吃,母病才好。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,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孝心,连武则天都感到意外和吃惊,而后专门派人去验问。
二、有信。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,他做到了,真信实。
三、有才。好学不倦,富有文史,读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谷梁传》等九经皆有百遍。
四、有政绩。为长水县令时,多有政绩。
五、有信仰。信佛,爱修道,特好释典,不吃肉只吃素。
正因如此,武则天、唐中宗、唐玄宗对他都高度评价,将其作为“时代楷模”,希望净化社会浮躁之风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卢鸿一
(二二五年三月十三日)
卢鸿一,唐玄宗请他出山两次,第一次直接拒绝,第二次迫于压力才勉强出山,但不久后还是回归山林。为何?他好比野鹤,只有在野外,才自在;关在官场的“笼子”里,马上要凋殂。
玄宗为何要两次请他出山呢?
一方面,鸿一有两大优点:一、有才。从小学业优秀,尤其擅长籀篆楷隶等四种字体。二、有古人风。通晓事理,穷道之微,能中庸,等同古人。
另一方面,玄宗想向天下表达他为政有道,天下之人不必隐居了。因为“有道则仕,无道则隐”是古人一直推崇的观念,天下无人可隐,则天下归心,万事太平,风俗淳厚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王希夷
(二二五年三月十四日)
王希夷,终生隐居,70多岁时,气力益壮。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、好道。喜《周易》、《道德经》,与道士多有来往。
二、会闭气导养之术。此术,他向道士黄颐学了近40年,颐也尽心尽力尽性传给他。
正因如此,唐玄宗见到他时已96岁了,给予高度评价,并恩待他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卫大经
(二二五年三月十五日)
卫大经,有四大优点:
一、洁志不仕。武则天降诏征他入仕,面对这样的好事,一般人都会喜极而泣,而他不屑一顾,辞疾不赴,且终生守住了隐志。
二、擅长《易经》。要学好此书,不易,但他笃学,于是精通了。曾根据该经预测自己的死期,果如其所筮而终。
三、待人以诚。好友夏侯乾童之母卒,他不顾千里之遥且酷暑天气,徒步去吊唁。到时,乾童刚好不在家,他吊唁完了就走了,不告诉他的家人。
四、不求虚名。县令孔慎言去他家代表政府旌扬他,辞疾不见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李元恺
(二二五年三月十六日)
李元恺,有四大优点:
一、博学多才。不仅博,还专,尤其善于天文律历。
二、生性恭慎。一般有才之人易骄横,而能谦恭、谨慎必能平安一生。的确,他后来活到80多岁,得到善终。
三、洁志不仕。学生宋璟作了宰相后,推荐他为官,他拒之。要知道,朝廷有人好做官,他此时有大树,在官场上必然亨通,但他无心权力,坚持隐志。
四、重义轻财。刺史元行冲赠送漂亮的衣服给他,他先以太华丽拒之,后行冲将它们用泥涂污后再送给他,才勉强接受。但是,回到家后,仍不心安,于是将自己所蚕素丝5两送给行冲,作为等价交换。另,他嘲笑崔元鉴退休在家还拿在职一半的俸禄,也是重义轻财的表现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王守慎
(二二五年三月十七日)
王守慎,如其名,守住了谨慎,从官场上及时辞职隐退,得到善终。为何退隐为僧呢?酷吏横行,诬陷害人,罗织事起,其舅也奏请武则天让他一起参与推审诏狱。这是缺德事,违背良心的事,与其心性不符,故向则天陈情,因词理甚高,被她欣然批准。
因其善于“功成名遂身退”,加之识鉴高雅,为当时的贤士所敬重,故而过完了坦然无惧的一生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许仁纪
(二二五年三月十七日)
许仁纪,忠诚、正直、廉洁。
三次向武则天上书论时政得失,不被采纳,因此移病归乡里。这是忠诚的表现。
回乡后,他的言行对乡里百姓的影响很大,可以激俗。这是正直的表现。
因能激俗,被举为官。为官期间,家里只有衣履和书疏而已。这是廉洁自守的表现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孙处玄
(二二五年三月十七日)
孙处玄,与韩信很像,用其言则留,不用其言则去。神龙政变成功后,桓彦范等掌权,他向其论时政得失,结果不被采纳,于是辞官归乡里。后来的发展证明他的判断和决定是明智的,彦范后被武三思扳倒而被人所杀害,落得个不得善终的结局。
处玄能有敏锐和准确的政治判断力与其善于属文是有关的,因为善于写作,必然善于观察和洞察时局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白履忠
(二二五年三月十八日)
白履忠,刑部尚书王志愔、国子祭酒杨玚先后表荐他入朝为官,为何?一、博涉文史。可与帝师褚无量、马怀素相提并论。二、善于著述。撰有《三玄精辩论》1卷、《老子注》、《黄庭内景经注》。三、坚守隐志,有古人风。先是为官,后辞官归隐。
两人推荐后,唐玄宗下诏其为朝散大夫(五品),但无心为官,不久后重隐了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王远知
(二二五年三月十九日)
王远知,生前死后受到三朝(陈、隋、唐)六帝的恩待(陈叔宝、杨广、李渊、李世民、李治、武则天),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、灵凤投胎。母昼寝,梦灵凤入其身,因而有孕。
二、聪敏。从小聪慧,博览群书。其才被陈叔宝所叹服,被杨广拜为师,被李渊所认同,被李世民高度赞同。
三、会仙术。谒见杨广时,须臾须发皆白;离开后,马上变黑。
四、先知先觉。李世民微服私访时,他能准确得知站在自己面前的是秦王及将来的帝王。
五、长寿而终。活到126岁而死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潘师正
(二二五年三月二十日)
潘师正,甚为唐高宗和武则天所敬,他是如何做到的?
一、以孝闻名。小时候丧母,在墓侧设庐守孝,以此闻名。
二、师从王远知。远知是被高宗和则天所敬重的隐士,而他尽得师傅的道门隐诀和符箓。
三、清净寡欲。在嵩山隐居20多年,只吃松叶、喝泉水。
四、长寿而终。活到了98岁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刘道合
(二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)
刘道合,深得唐高宗恩待,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、神通广大。将封泰山,洛阳久雨,他在洛阳仪鸾殿作止雨之术,很快雨停转晴。
二、乐善好施。高宗前后所赏,全部施舍给贫困者,自己一点不留。
三、能合还丹。为高宗合还丹成功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他自服丹仙去,得到尸解(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,或不留遗体,只假托衣、杖、剑等一物,遗世而升天)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司马承祯
(二二五年三月二十二日)
司马承祯,得到武则天、唐睿宗、唐玄宗恩待,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、好学。从小好学,会符箓和辟谷导引服饵之术,明阴阳术数之事,擅长篆隶书三种之字体。
二、师从潘师正。潘师正师从王远知,王远知师从陶隐居,此三人皆是一代名隐,承祯得其精髓。
三、定真本《道德经》。此经在流传中,真伪各有版本,为此,在用三种字体写此书过程中勘正真伪,定著5380言为真本。
四、死后有异象。死之日,有双鹤绕坛,白云从坛中涌出,上连于天,而他容色如生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吴筠
(二二五年三月二十三日)
吴筠,受到唐玄宗恩顾,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、有才。从小通经,善属文,《玄纲三篇》、《神仙可学论》是其代表作。在诗赋这块,可与李白、孔巢父互相酬和,兼李的豪放和杜甫的壮丽。
二、师从潘师正。潘师正师从王远知,王远知师从陶隐居,此三人皆是一代名隐,筠通其正一之法,与司马承祯是同门师兄弟。
最后坚持还山,为何?
一、纲纪日紊。李林甫、杨国忠为相,有法不依,治理日乱,天下将危。
二、受到嫉妒。因在翰林时,特承恩顾,为群僧所嫉,而高力士素来信佛,于是在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。
三、生性高洁。官场肮脏与其本性相违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孔述睿
(二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)
孔述睿,受到唐代宗、唐德宗恩待,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、孝顺。与兄克符、弟克让皆以孝闻名乡里。
二、谦和退让。令狐峘参与修撰,常以细琐之事烦他,他都让之,不与争吵。
三、谨慎诚实。谨慎则少犯错,诚实则得人信任。
四、好学。好学不倦,有颜回、闵损之行,子游、子夏之学。
五、有功。重修《地理志》;率队在平凉盟会处祭奠陷殁将士骸骨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孔敏行
(二0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)
孔敏行,一生未隐,之所以将其列为隐逸之中,是父述睿是著名的隐逸。受父影响,从小修洁,好学,考取进士。
为官后,敢于揭发杨叔元私下煽动士兵作乱,杀死节度使李绛。当时无人敢为,只有他敢,故受到众人的称赞。因喜与豪杰为友,故名冠一时。可惜,到49岁时,病卒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阳城
(二0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)
阳城,受到唐顺宗认可,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、有大才。虽然家贫,但他善于求为集贤写书吏,借机窃官书而读之。在书房里废寝忘食,待了整整六年,于是无所不通。这有他的勤奋,也有他的天赋,毕竟他家世代都是为官入仕的,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代才衰落变穷的。
二、德行高。不贪恋名利,乐善好施,爱人如己。如,将多余之财赠给卖酒的老妇人;客人喜欢他家的心爱之物,他不吝割舍。
三、民望高。隐居期间,百姓有纠纷,不找官府找他解决。
四、学生多。远近之人慕其德行,多拜他为师。
五、忠诚。刚为谏议大夫时,每日痛饮,不进谏,被人讥笑,他之所以如此行,原因有三:⑴不了解官场情况,不盲动;⑵麻痹裴延龄这样得宠的奸佞之辈,使他们放松警惕;⑶时机未到,待机而动。当陆挚等忠臣遭到枉黜时,无人敢救,他终于出手了,好在顺宗与他同恶相助,才得以免罪。此举一行,大快人心,张万福因事后公开支持他的言行而名动天下。
六、重义。学生薛约以言事得罪唐德宗,贬官到外地,他敢于为之送行。结果,自己贬为道州刺史。
七、惠民。为道州刺史时,为百姓办了三件好事:⑴赏罚分明;⑵停贡矮奴;⑶为民减负。
汪泽军点评大唐风云隐逸之崔觐
(二0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)
崔觐,受到唐文宗恩待,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、乐善好施。终生无子,晚年将田宅、家财分给奴婢,唯一的要求是他们轮流给自己和妻子供给酒食。换言之,赡养夫妻二人终老。
二、归隐有乐。归隐后,夫妻二人,以啸咏自娱自乐,甚为惬意。
汪泽军简介:汪泽军,字昌,号虚静,江西省玉山县人,上饶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,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(民商法方向),师从中国著名民法学家、社科院学部委员梁慧星先生,《论停车合同的性质及其违约责任——法解释与立法的双重视角》获中国优秀毕业论文,2017年团中央、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创业英雄,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,狮临创始人,创业代表作有“天龙八部”:《每日一条》、《每日一条•大学生评注版》、《每日一条•教授评注版》、《每日一条•军警评注版》、《每日一条•企业家评注版》、《每日一条•外交官评注版》、《每日一条•党政官员评注版》、《汪泽军文选》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